科學普及
|
科普文章
“猴頭菌”為其個體成熟后形似猴子的頭而得名,它是一種非常著名的食用菌和藥用菌。每年的雨季,猴頭菌就會現(xiàn)身于山區(qū)林中腐木上。新鮮時,個體雪白無暇,直接5-20 cm,外部被有柔軟的菌刺,甚是惹人喜愛。干后菌刺逐漸變?yōu)槌蕼\褐色,酷似猴頭的顏色。猴頭菌是腐生菌,在我國西南山區(qū)主要在七八月份生長,在我國東北則一般在八九月份出沒。 猴頭菌是一種藥食兩用真菌,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猴頭菌的藥用價值就有記載。其性平,味甘,具有助消化、滋補、抗癌等功效,可謂全身是寶。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其化學成分十分豐富,有猴頭菌酮(hericenone)、猴頭菌堿(hericerin)、等等。市場上銷售的“猴頭菌片”、“復方胃寧片”等就是利用猴頭菌及其發(fā)酵產(chǎn)物研制而成的,對治療胃病有良好效果。為了充分開發(fā)利用猴頭菌資源,人們對猴頭菌進行馴化和人工栽培研究,優(yōu)化了栽培條件,目前已實現(xiàn)人工栽培,使這種“山珍”走上了高檔宴席和百姓餐桌。 在科學上,猴頭菌被叫做“Hericium erinaceum”,這是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語言文字的人們談及“猴頭菌”時通用的名稱。猴頭菌是真菌中擔子菌家族的一個成員,容易識別。 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m(葛再偉攝影)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