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傳媒掃描
編者按 1992年10月至1993年6月,為完成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征鎰主持的國家科學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包括筆者在內(nèi)三人組成考察隊對墨脫進行了為期9個月的科學考察。其間,考察隊走遍了墨脫的全部8個鄉(xiāng),徒步行程2500多公里,采集植物標本7100號、3萬份以及活材料700多份,為研究墨脫植物區(qū)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一晃23年已經(jīng)過去了,筆者決定將當時考察經(jīng)歷寫下來,是為墨脫考察追記。 ■周浙昆 1990年,我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征鎰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種子植物區(qū)系》,獲得經(jīng)費300多萬元。放在今天,也只能算一個重點級別的項目,可是在當時,這便是國家自然基金委資助強度最大的項目。 該項目將西藏阿里、墨脫,云南獨龍江等地列為中國植物區(qū)系的關鍵薄弱地區(qū)。在獨龍江的越冬考察、西藏阿里的考察完成后,墨脫的越冬考察仍未開展。而任務最終落到了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航頭上。孫航邀我參加,憑著幾分探索的沖動,我接受了孫航的邀請??疾礻牭牧硪幻爢T是在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工作的俞宏淵。 1992年9月中旬,我們開始了行程。從昆明乘飛機到拉薩,之后又從拉薩租用一輛卡車拉著我們的行裝到八一鎮(zhèn)。幾經(jīng)輾轉(zhuǎn),10月初,我們到達米林縣的派區(qū)(現(xiàn)在叫派鎮(zhèn))。派區(qū)是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入口處,那個時候進入墨脫,這里是必經(jīng)之地。 此時,可以說是進入墨脫最好的季節(jié)。因為肆虐了一個夏季的印度洋季風“有點累了”,頻度和強度都大大降低,晴天明顯多了起來。派區(qū)也是一片繁忙,墨脫一年所需的物資,必須要趕在11月份大雪封山前,靠人背馬托運抵墨脫。 我們的考察用具、文獻資料和生活必需品都裝在十幾個鐵皮箱子中,到達派區(qū)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老鄉(xiāng),將這十幾個鐵皮箱子背進墨脫。可這時派區(qū)的老鄉(xiāng)十分難找,折騰了幾天后才找齊。 派區(qū)的海拔有2800米,從這里進入墨脫首先要翻越多雄拉山。多雄拉山是喜馬拉雅群山中最矮的一座,埡口的海拔是4200米。我們乘坐解放軍的山地車,到達海拔3600米的松林口,這是車子能通達的最高處,從這里,我們開始翻山。 松林口處的植被是針葉林,主要樹種是冷杉和落葉松。隨著海拔的升高,冷杉和云杉逐步替代了高山松和鐵杉,樹林逐漸稀疏起來,我們來到樹線以上,群山逐漸清晰了起來,漸漸地也接近了4200米的多雄拉山埡口。突然間一陣濃霧從山頂襲來,十步之內(nèi)不辨人馬,我們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當濃霧散去時,映入眼簾的竟然是一架折翼的直升機和路邊的死馬,剎那間一種神秘和恐怖的氛圍在人群中彌漫開來。這是一條不乏故事的神秘之路,一路上,同行的路人給我講著各種故事。 過了埡口一路下坡,森林又出現(xiàn)了,此時天色已晚,我們來到了一個叫拿格的地方,這是第一天的宿營地。說是宿營地,其實就是幾個窩棚,我們吃了一點干糧,便在窩棚中合衣躺下,度過了進入墨脫的第一個夜晚。 第二天還是一路下坡,沿途的植被有了較大的變化,常綠闊葉林出現(xiàn)了,天氣逐漸熱了起來,從多雄拉山往背崩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可以看到我國從東北到海南的植被類型。 從背崩到多雄拉山的大峽谷就是一條鑲嵌在喜馬拉雅山中的溝壑,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體沿著雅魯藏布江而上,又沿著峽谷向上,大部分的暖濕氣團被多雄拉山阻斷,充沛的雨水滋潤了峽谷兩邊的植被。少數(shù)強大的暖濕氣團,能夠翻越多雄拉山而進入青藏高原。直升機從寒冷的青藏高原進入峽谷,如果遇到強大的暖濕氣團,就像一個人突然進入熱氣騰騰的洗澡塘子,濃霧迷漫,加之峽谷狹窄,稍不留神飛機就會出事。 我們邊走邊采集標本,海拔下降到了2200米處,一片規(guī)模較大的木頭房子出現(xiàn)在了密林中,這就是汗密兵站。從派區(qū)到背崩有約90公里的路程,一般人需要走三天,體力較好的,兩天也可以走完。汗密這個兵站也就是為了方便過往的解放軍戰(zhàn)士而修建。同行的人群中除了民工,還有不少解放軍戰(zhàn)士,他們也在趁著這個時節(jié),將一年的物資運到墨脫。戰(zhàn)士們在汗密休整,我們?nèi)司秃裰樒とケ净斐曰旌取?/p> 此時的兵站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大雪封山以后,兵站僅留兩個戰(zhàn)士看守。年輕留守的戰(zhàn)士以大山的密林和野獸為伴。不知哪位留守的戰(zhàn)士在兵站的門上留下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清燉螞蟥遍地是材料,涼拌冰雪以大山為伴。橫批:天天如此。而這,的確是冬季兵站的真實寫照。 過了汗密兵站,很快就到了傳說中的老虎嘴了。據(jù)說這是從背崩到墨脫道路中最為艱險的一段。山地在這里變成了峭壁,老虎嘴就是鑲嵌在峭壁上的一條小道。不過,現(xiàn)在的老虎嘴已經(jīng)毫無挑戰(zhàn)。同行的當?shù)乩相l(xiāng)告訴我,由于這是一條進出墨脫的必經(jīng)之路,解放軍就在峭壁上修建出一條山間小道,原來老虎的“牙齒”也被拔掉了。 過了老虎嘴依次到了一號橋、二號橋,我們也來到了雅魯藏布江的北岸,這意味著背崩村就要到了。三天來,一路上缺吃少眠,我們的體力早已消耗殆盡,咆哮的江水聲仿佛給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讓我們鼓起勇氣,繼續(xù)向前,終于來到解放大橋旁。這是墨脫境內(nèi)跨越雅魯藏布江最大的橋了,過了解放大橋就是背崩村。 解放大橋的海拔為800米左右,而背崩村卻在海拔1200米處的半坡上。也就是說,我們還有400米的山路要爬,我們?nèi)俗跇蜻?,休息了好一陣,鉚足了勁兒做最后沖刺。我們相約一鼓作氣直抵目的地,登上背崩村??墒亲吡瞬坏?5分鐘,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休息一下吧,強弩之末的我們便癱坐在地上。就這樣我們跌跌撞撞地進入了背崩村,開始了越冬考察。 《中國科學報》 (2017-07-14 第2版 博客)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