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遷地保護研究13年,昆明植物園的西疇青岡首次結實 文章來源:昆明植物園 | 發(fā)布時間:2021-07-12 | 作者:文/陶麗丹;圖/孫衛(wèi)邦,陳智發(fā)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定植于所史館(昆明植物園原科研辦公樓)前的一株西疇青岡(Cyclobalanopsis sichourensis Hu)結出了形似小饅頭的幼果,這是該物種首次在昆明植物園開花結實。 西疇青岡為殼斗科(Fagaceae)青岡屬(Cyclobalanopsis)常綠喬木,小枝有溝槽,葉片上部有疏鋸齒,葉背粉白色有梳毛,其堅果大、扁球形,直徑3-4cm,高可達2cm,由木質化殼斗完全包被,同青岡屬其它物種均不同。西疇青岡是世界廣為關注的極度瀕危物種,在2010年云南人民政府批復的《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guī)劃綱要(2010-2015)和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中被列為亟待拯救保護的62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之一。在NSFC-云南省聯(lián)合基金重點項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高風險滅絕機制及保護有效性研究(U1302262)”和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中國西南地區(qū)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2017FY100100)”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極小種群保護團隊)對西疇青岡種質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同時,系統(tǒng)開展了其保護生物學研究。目前,該物種僅發(fā)現(xiàn)6個分布點共17株,分布于云南省東南部西疇(4個分布點)、富寧縣(1個分布點),以及貴州省冊亨縣(1個分布點)海拔900-1525米的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分布面積僅12700m2。
西疇青岡扁球形殼斗(全包堅果)(孫衛(wèi)邦攝于2015年11月11日)
西疇青岡扁球形堅果(俗稱:種子)(孫衛(wèi)邦攝于2015年11月11日)
2008年,為了對西疇青岡進行搶救性保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浙昆研究組從富寧縣采集了一批西疇青岡種子。昆明植物園采用這批種子開展繁育技術研究,成功培育了一批苗木,2010年定植于園區(qū)開展遷地保護生物學觀察研究。為了便于觀察和體現(xiàn)保護園藝學(Conservation Horticulture)的內涵,其中1株定植于昆明植物園原科研辦公樓前,與其它物種共同組成了園林景觀突出的人工植物群落。極小種群保護團隊對遷地保護的西疇青岡進行了長達12年的系統(tǒng)觀察,終于在今年發(fā)現(xiàn)了定植于植物園原科研辦公樓的植株開始結實,該株高約7m,胸徑約19cm。此植株的結實標志著西疇青岡在昆明植物園實現(xiàn)了“從種子到種子”的遷地保護,說明了其較廣適應性,種質資源發(fā)掘利用前景廣闊。西疇青岡樹形優(yōu)美,幼葉鮮紅,果實大而美觀,是優(yōu)秀觀賞樹木,可以開發(fā)成行道樹;其果實中富含淀粉,具有較大的開發(fā)利用潛力。
昆明植物園繁育的西疇青岡幼苗(孫衛(wèi)邦拍攝于2008年9月4日)
昆明植物園原科研辦公樓前的西疇青岡幼樹(孫衛(wèi)邦拍攝于2013年8月17日)
遷地保護于昆明植物園西疇青岡鮮紅的嫩葉(孫衛(wèi)邦拍攝于2020年7月16日)
昆明植物園的西疇青岡幼果(陳智發(fā)攝于2021年7月10日)
昆明植物園的西疇青岡葉背面(陳智發(fā)攝于2021年7月10日) 據(jù)悉,分布于富寧的西疇青岡已建立了保護小區(qū),對每個單株及其生境進行了保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極小種群保護團隊先后成功培育苗木2000余株,同馬關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富民縣林業(yè)和草原局、大理云龍漕澗林場等單位合作,較系統(tǒng)的開展了近地保護(near situ)、遷地保護 (ex situ)、回歸自然與種群恢復重建(population reintroduction and restoration)等搶救性保護,共定植苗木1600余株,成效顯著。西疇青岡已經脫離了險境。
昆明植物園首次結實的西疇青岡植株(陳智發(fā)攝于2021年7月10日)
回歸馬關縣古林箐的西疇青岡(孫衛(wèi)邦拍攝于2014年10月30日)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