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
科研進展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在漾濞槭保護基因組研究與保護策略制定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文章來源:分類室、昆明植物園 | 發(fā)布時間:2021-11-29 | 作者:馬永鵬 | 瀏覽次數(shù): | 【打印】 【關閉】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是2003年發(fā)表的云南省特有物種。由于生境退化、種群和數(shù)量稀少,在2010年3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復的《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和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中,被列為20個急需采取緊急拯救保護行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從2009年起,系統(tǒng)開展了漾濞槭的調(diào)查、研究和綜合保護工作。系統(tǒng)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漾濞槭共2個分布區(qū)(大理蒼山和云龍縣鳳凰山)、13個分布點(亞種群)共743株。為弄清漾濞槭極小種群的形成與維持的遺傳因子,更好地指導保護,研究人員對片段化分的漾濞槭105個個體開展了重測序,從遺傳分化、基因流、遺傳多樣性、種群歷史、有害突變和近交等方面對漾濞槭進行了深入研究。 基因組水平的遺傳多樣性分析表明,漾濞槭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較低。基于中性位點的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顯示,漾濞槭可劃分為7個遺傳組分,除崇仁亞種群與美翕亞種群外,大部分亞種群間存在遺傳混合(圖1)。使用Treemix進一步分析表明,這些亞種群間存在基因流,這與它們之間的地理距離較近和漾濞槭的異交特性有關。 為推斷歷史氣候事件、人類活動等因素與漾濞槭極小種群的關聯(lián),研究人員使用Stairway plot2、SMC++和fastsimcoal2軟件,分別從物種水平和分布區(qū)水平對漾濞槭進行了種群歷史推斷。結(jié)果表明,漾濞槭在~1.2–0.7百萬年前經(jīng)歷過1次遺傳瓶頸,這可能與“中更新世氣候轉(zhuǎn)型”時期的持久性寒冷有關;云龍縣崇仁亞種群與大理亞種群在大約5.2萬年前發(fā)生分化,推測與大理冰期的降溫有關。隨后漾濞槭又經(jīng)歷了至少2次遺傳瓶頸。在最近的一次遺傳瓶頸中,漾濞槭有效種群大小下降到200以下(圖2)。 此外,各亞種群的近交指數(shù)也具有顯著性差異。最后,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漾濞槭約13%的衍生SNP發(fā)生了有害突變(圖3)。功能注釋表明,與防御反應、響應真菌等其他微生物的相關基因發(fā)生了有害突變。與同科其他物種相比,漾濞槭擁有的抗性相關基因數(shù)量最少。 綜上所述,頻繁的人類干擾、反復的遺傳瓶頸、較強的有害突變積累、嚴重失衡的雌雄性比,是漾濞槭極小種群形成和維持的主要原因?;谝陨涎芯拷Y(jié)果,研究人員提出在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遺傳拯救時,除考慮增加遺傳多樣性水平外,還要考慮純合有害突變的數(shù)量,避免引入更多有害突變;同時還要考慮遺傳背景的相似性和遺傳距離,避免亞種群間授粉后的異交衰退。本研究為在基因組水平上進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科學保護開創(chuàng)了一個典范。尤其是在漾濞槭的保護措施方面,多個審稿人給予積極評價,如:“The topic of the study is of high interest for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to illustrate what genomics can bring into conservation genetics”, “the conservation suggestions offer a commendable example of how genomics can inform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 real world populations” 和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s provide solid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conservation action of A. yangbiense”等。 以上研究成果以“Demographic history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reats revealed by population genomic analysis provide insights into conservation for an endangered maple”為題發(fā)表在國際分子生態(tài)學著名期刊、中科院1區(qū)期刊Molecular Ecology上。本研究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研究大團隊孫衛(wèi)邦研究團隊和馬永鵬研究團隊合作完成。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科技基礎資源調(diào)查專項(2017FY100100)、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2019QZKK0502)、云南省聯(lián)合基金重點項目(U1302262)和云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計劃項目(2019HC015)的資助。
圖1 基于所有位點(中性+選擇)的漾濞槭各亞種群遺傳結(jié)構(gòu)(a, b)與基因流檢測(c)。
圖2 基于三種模型在物種水平和種群水平推斷漾濞槭的種群歷史與分化。
圖3 漾濞槭各亞種群的近交程度(a)、純合有害突變的數(shù)目(b)以及純合亞種群的純合有害突變位點的分布模式(c)。 (責任編輯:李雪)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備05000394號】
地址: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郵政編碼:650201
點擊這里聯(lián)系我們